以“組團式扶貧”代替“買斷式扶貧”,萬畝茶園之上,這個巨頭詮釋高質量扶貧“上海模式”
在遵義,有關茶的認知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全球領先的提取物工廠已經封頂,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9月進入試生產,明年正式投產。當國際巨頭聯合利華推動建設的這個植物提取物工廠隆隆運作,遵義茶的產業鏈將向高端路線延展,惠及更多當地農民。
中國的脫貧攻堅已進入倒計時的沖刺階段。這一刻,高質量扶貧的“上海模式”閃閃發光——走進貴州不到3年,聯合利華在遵義實施的可持續茶園產業扶貧項目,已從茶園認證的基礎工作向茶產業高端制造鏈條上邁進,通過組團式扶貧輸送“上海服務”。
延長產業鏈:形成閉環效應,擴大溢出范圍
談起即將落成的提取物工廠,項目負責人揭國良博士一臉興奮:“這可是全球最先進、貴州省首個高端提取物工廠,全程低溫控制、全自動控制、全程可追溯,國際上沒有第二條這樣的生產線。”這位浙江大學茶學系博士后專家舉了個例子,傳統的萃取濃縮工序采用高溫萃取方式,需要耗時幾個小時,如今通過低溫萃取濃縮工藝,5秒之內就能完成這道工序,連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達不到這樣的工藝水平。
在聯合利華北亞區副總裁曾錫文看來,提取物工廠的落成,意味著整個遵義的可持續茶園產業扶貧項目形成閉環,延長了整條產業鏈——除了原本的名優茶之外,未來春茶可以制成碎茶茶包,夏秋茶可以做提取物,茶園的資源利用率被大大提高。
在遵義項目剛開始時,聯合利華的工作重點是在貴州引入雨林聯盟認證,為這個位于北緯27度黃金產業帶的茶區拿到國際通行的“許可證”。截止到目前,遵義已經完成了超過3萬畝的可持續茶園認證,預計到年底將完成6.5萬畝,明年通過雨林聯盟認證的茶園將達到10萬畝。
除了茶產業的閉環之外,這個提取物工廠的“能力”比想象中更多。“植物系列是全世界的流行趨勢。”曾錫文說,作為高端原料供應商,工廠的客戶可衍生到日化、茶飲等領域,成為大型跨國公司的“座上客”,這對一個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將會是翻天覆地的。
組團式扶貧:眾人拾柴,合力出拳
提取物工廠只是聯合利華可持續茶園產業扶貧項目中的一環。有意思的是,這個項目本身是一個開放平臺,區別于一般企業的“買斷式扶貧”,這個平臺創新采用了“組團式扶貧”的新模式,只要有意愿的企業,都能來“各展所長”。
茶溶天下來了。這家企業的母公司是聯合利華的供應商,“殺手锏”是技術。企業在當地與聯合利華一起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聯合實驗室,并拿出價值幾百萬元的設備、設施,用于植物檢測和研發。按照規劃,這里今后也將成為當地人才的培訓基地。此前,聯合利華的這一項目在當地已培訓了500多位茶企技術人員及茶農,助力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業務骨干。
拼多多來了。這家總部同樣在上海的互聯網企業,扶貧的愿望讓雙方走到一起。拼多多在當地投資了80萬元,聯合利華與其攜手建立了扶貧車間,這里招募當地心靈手巧的農民,并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
蘇寧易購來了。聯合利華旗下立頓品牌去年推出了全球首款使用遵義當地單一原料的袋泡茶“遵義紅”,作為聯合利華的大客戶之一,蘇寧也想推一把。如今,立頓“遵義紅”不僅線上有售,還進入蘇寧小店,到年底將在全國上千家店鋪中尋得芳蹤。
眾人出拳,“組團式扶貧”的效果顯現。李國輝是高原春雪抄樂雨林聯盟基地的普通茶農,在年過半百的時候,他沒想到年收入竟然翻了一番。李國輝有10多畝茶園,過去,年收入不到3萬元,去年3月茶園獲得雨林認證后,年收入翻至6萬元,預計未來還有一波上升勢頭。李國輝今年剛換了新車,如今的目標是到城市里買套新房,覺得“日子更有奔頭了”。像李國輝一樣,在遵義當地已經有7000戶農民因為項目受益,而聯合利華的目標是觸達當地5萬農民。
“扶貧攻堅是一個大概念,只要這個項目質量夠高、根基夠深、可持續發展,一定能吸引其他企業攜手與共。”曾錫文透露,上海還有不少企業已“拋出橄欖枝”,有上市公司準備在遵義設立包裝廠,還有企業愿意參與投資,只有眾人拾柴,才能把扶貧真正落到實處。
“共贏”思維: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扶貧對象
事實上,從一開始,聯合利華就沒有把遵義僅僅當做扶貧對象。
曾錫文還記得3年前他在貴州蹲點調研,驚喜地發現遵義茶的渾身都是寶,然而,當地的經商思維還停留在藝術茶、頂級茶的方向,導致茶園的資源利用率還不到15%。“我們想要引導當地的理念,是以做工業的思路來做農業。”在國際巨頭聯合利華的眼中,看到的從來不僅僅只是為一個貧困縣“摘帽”,它的視野更寬廣——讓其與聯合利華一起實現“共贏”。
經過3年的努力,如今遵義茶正一步步走向國際化——當大批茶園獲得雨林認證之后,聯合利華開始幫助遵義茶不斷試制紅碎茶產品。據悉,聯合利華正在積極聯系全球買家,與遵義當地茶園一起合作,幫助遵義大宗紅茶形成國際競爭優勢,最終助力貴州茶走出貴州,走向世界。
用“合作伙伴”來形容彼此的關系,雙方可碰擦的火花就更多了。今年,聯合利華旗下的和路雪推出了香辣桑葚口味可愛多冰淇淋,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辣椒產自遵義,經過對原料的加工和提升,聯合利華把它變成了冷飲界的“網紅”;遵義特產天麻,仍停留“論斤賣”的原始階段,經過粗加工的天麻像一個個小蘿卜干,非常堅硬,既不方便食用,也賣不出高價。待提取工廠運作后,天麻可被制成超細粉和速溶粉,未來可成為健康食品飲料的核心原料。
認證一批茶園;開發一批新品;培訓一批骨干;延伸一條產業鏈;惠及一批貧困戶——如今,聯合利華在遵義的“五個一”愿景已經一步步實現,這背后,高質量扶貧的“上海模式”,用最高標準實現了服務輸出。
*轉載自文匯報
作者:徐晶卉
編輯:王嘉旖
責任編輯:邵珍